盛夏时节,很多游客会不约而同来到南河龙八国际网站登录,头顶着艳阳,不停变换着姿势,只为了与荷花拍一张合照。
细心的游客也许会发现,在他们的合照中,会出现一些红色的“葡萄”,其实,这些“葡萄”并不是植物,而是福寿螺的卵。
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,1981年,福寿螺作为高蛋白食用动物引入中国,后来由于管理不善,缺少天敌,福寿螺开始入侵我国南方大部分农田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,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也将其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“黑名单”。
2014年首次发现福寿螺以来,公园就针对具体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,先后通过放养水鸭子,青鱼,施用药物,扦插竹竿,人工摘除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,将福寿螺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
▲ 放养青鱼
▼ 人工摘除福寿螺卵
▲ 扦插竹竿上的福寿螺卵
▼ 施用药剂杀灭福寿螺
那么,福寿螺有哪些危害呢?
福寿螺从孵化到性成熟最短只需要60天,一次受精可产卵近10次,每次产卵200-500粒,一年产卵20-40次,一只雌螺一年就可产卵4000-20000粒。福寿螺强大的繁殖能力使其防治工作显得异常艰难。
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,该宿主会传播人类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,福寿螺的强适应性使其宿主的生存时空大大扩展,从而造成疾病的广泛传播。这使得爱吃的中国人放弃了食用福寿螺,进一步造成福寿螺的泛滥。
福寿螺的危害性还体现在对水稻,茭白,莲藕等水生作物的侵食,在农田里,福寿螺啃食水稻等农作物的秧苗叶片和茎秆,严重影响水稻生长。此外,福寿螺作为外来生物,侵占了本地的贝类,螺类,鱼类等生物的生存空间,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,生态系统功能丧失,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。
▲ 被啃食的睡莲叶
▼ 几乎全是福寿螺,已经很难找到本地螺了
目前,关于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,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。
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摘取,控水晒田,清理淤泥,设置拦截网,放置引诱物等方式,收集福寿螺或改变其生存环境,从而减少福寿螺数量。
▲人工摘取福寿螺卵
▼ 放置引诱物吸引福寿螺
▲水旱轮作可以有效防控福寿螺
▼控水晒田可以杀灭部分福寿螺
生物防治是利用捕食性天敌,抑制福寿螺种群数量。福寿螺的天敌包括中华鳖,鸭子,青蛙,鱼类等。
▲放养鸭子捕食福寿螺
▼ 中华鳖会在福寿螺活动时,突然袭击头部,像嘬螺蛳一样吃掉它
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,药物等来杀灭福寿螺,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四聚乙醛,茶皂素,杀螺胺等。
▲6%四聚乙醛
▼ 茶皂素
四聚乙醛对环境污染较大,2020年,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复配四聚乙醛,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。具体使用方法:5%四聚乙醛和1%茶皂素按照5:2,4:3的比例复配,其杀灭效果不低于6%四聚乙醛。
我也说两句 |
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